突发!陶氏化学向科莱恩等四家企业索赔61.5亿元,欧盟反垄断风波再起
2025年5月15日
事件核心:
5月12日,瑞士特种化学品巨头科莱恩(Clariant)发布公告称,公司于2025年5月9日收到陶氏欧洲公司(Dow Europe)向德国慕尼黑法院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,索赔金额高达7.67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61.5亿元)。陶氏指控科莱恩及另外三家企业(塞拉尼斯、Orbia、西湖化学)在乙烯采购市场中违反竞争法,通过操纵价格损害其利益。科莱恩对此坚决否认,称已提交经济证据证明行为“未对市场产生影响”,并将积极应诉。
案件背景:欧盟反垄断制裁与连环诉讼
此次诉讼源于欧盟委员会2020年7月的一项裁决。调查显示,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,科莱恩等四家企业通过交换定价信息、协调谈判策略等手段,压低乙烯“月度合同价格”(MCP),形成“采购卡特尔”,违反了《欧洲联盟运作条约》第101条。欧盟对科莱恩、塞拉尼斯和Orbia处以总计2.6亿欧元罚款,西湖化学因主动披露行为免于处罚。
尽管科莱恩多次上诉,欧盟普通法院于2023年10月维持原判,并要求其承担欧盟委员会90%的法律费用。2024年3月,法院进一步修正判决表述,明确罚款计算应基于“采购价值”而非“销售价值”,强化了对采购卡特尔的处罚依据。
连环索赔:四巨头诉讼总额超300亿元
自2023年以来,科莱恩已遭多家化工巨头起诉,索赔总额达37.92亿欧元(约人民币304.5亿元):
-
壳牌(Shell):2023年10月,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法院索赔10亿欧元,指控乙烯定价被操纵影响其衍生物销售。
-
巴斯夫(BASF):2025年1月,于德国慕尼黑法院索赔14亿欧元,称非法行为扭曲乙烯市场,损害其利益。
-
道达尔能源(TotalEnergies):2025年2月,于荷兰法院索赔6.25亿欧元,理由类似。
-
陶氏(Dow):最新加入索赔行列,金额7.67亿欧元。
科莱恩对所有指控均予以否认,强调起诉方并非其乙烯供应商,且“经济证据显示市场未受影响”。
争议焦点:市场影响与法律博弈
陶氏等企业主张,科莱恩等公司的合谋行为导致乙烯及衍生物(如PVC)定价失真,直接影响下游产业链利润。欧盟委员会指出,涉事企业通过操控MCP(月度合同价格),影响了比利时、法国、德国和荷兰等国的乙烯采购成本。
然而,科莱恩辩称其行为未对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,并质疑索赔金额的计算方式。法律专家分析,本案关键或在于法院如何认定“采购卡特尔”对非直接交易方的影响,以及经济证据的有效性。
行业影响与未来走向
乙烯作为塑料、涂料等化工产品的核心原料,其价格波动牵动全球供应链。此次连环诉讼暴露了化工行业反垄断执法的趋严态势。若科莱恩败诉,四家企业可能面临巨额赔偿分摊,进一步冲击其财务状况。
目前,科莱恩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销售额同比增长1%至10.13亿瑞士法郎,但诉讼风险或对其股价及投资者信心构成压力。
深圳市铭芯汇贸易有限公司Shenzhen mingxinhui Trading Co., Ltd